原标题:推动发展是第一要务
3月7日,正阳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内,“正阳牛”植保队为麦田进行春季田间管理。本报资料图片
□本报记者万川明柯杨栾姗侯皓
3月8日,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。总书记对“三农”工作的重视,让在场的代表倍感温暖和振奋。
好消息长了翅膀,从北京飞遍中原大地。广袤的黄淮平原,田野里绿意勃发。尉氏县张市镇党委书记杨民强站在五年前总书记视察过的麦田,心潮起伏,久久难平。
“五年来,张市镇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嘱托,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,推广一年三熟、四熟间作套种,土地产出效益成倍增长。”杨民强说,“这五年张市的变化太大了,走上致富路的乡亲们真想让总书记再来看看如今全新的张市。”
与杨民强一样有一肚子心里话想对总书记说的,还有河南航空货运发展有限公司国际业务部经理许宏宴,“全力打造郑州—卢森堡‘空中丝绸之路’,郑州机场已经跻身全球货运机场50强。”
还有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高级技师李刚,“盾构机主驱动电气系统全面实现了国产化,我们正在加紧建设世界上单体最大的智能化盾构装备产业园。”
还有河南保税集团总裁徐平,“海淘不用等,现场提货走,我们致力EWTO规则创新,在全国首创了O2O现场自提模式。”
……
五年来,总书记的关怀支持、亲自擘画和悉心指导,始终是推动河南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动力。总书记视察指导河南工作的每一个画面、每一句话语,都牢牢定格在1亿中原儿女的脑海里,深深镌刻进河南的发展史中。
五年来,河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指导重要讲话精神,坚持新发展理念,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及竞争力,把打好“四张牌”贯穿于高质量发展各个方面,着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,三次产业都取得长足进步,交上了一份优秀答卷。
河南是农业大省,也是人口大省。做好‘三农’工作,对河南具有重要意义。”
——习近平
2月26日,春风吹拂下的焦裕禄干部学院,正在举行一场“三农”工作座谈会。省委书记王国生与县区基层干部、农业科技人员、青年创业者、涉农龙头企业和农业合作社负责人一起,学习总书记的讲话,畅谈农村发生的新变化,气氛非常热烈。王国生语重心长地对与会人员说,“我省是农业大省,要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,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,推动农业更强、农村更美、农民更富”。
对于“三农”工作重要性的认识,王国生书记在去年10月发表的一篇署名文章中这样写道:“纵观中华民族从站起来、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进程,我们深刻体会到,有效解决‘三农’问题特别是贫困问题,是关系我们党巩固执政基础的根本性问题,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。我们党正是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,才夺取了政权;我们国家正是有广大农民的默默奉献和巨大付出,才奠定了工业化、城镇化的坚实基础;我们正是依靠农业这个生存之本、衣食之源,才生生不息。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、忘记农民、淡漠农村,任何时候都不能抹去祖祖辈辈在我们身上打下的烙印,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为人民服务的责任。”
立政之本则存乎农。兴豫之本则必在农。河南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这个大问题上,始终立场坚定,头脑清醒。五年来,按照总书记提出的“必须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”要求,河南紧紧围绕建设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的战略定位,探索出了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、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“三化”协调科学发展路子。
确保国家粮食安全,让“中国碗”多盛“河南粮”——
鹤壁市浚县水润田畴、物阜粮丰,自古就有“黎阳收,顾九州”的美誉。而今天的浚县持续加大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和科技投入力度,已经实现了从种到收的全程新葡亰496net化和“六统一”作业模式。浚县伟一种植合作社理事长周位起说,“我们这1600多亩地,自动化喷灌,自走式打药,耕种都用大型设备,地里有三五个人就能完全操作过来。”全国成方连片面积最大的“土地平整肥沃、基础设施完整、农机装备齐全、技术服务先进、绿色生态安全、优质高产高效”的30万亩高标准粮田示范区,就在浚县。
像浚县这样藏粮于地的示范区,在河南遍地开花,全省6163万亩高标准粮田筑牢了“中原粮仓”。
延津县小潭乡新堤村,不少农户在播种小麦时会预留一些空地,来年开春,在预留的背垄里,中间种一行西瓜,两边栽上辣椒。